当安防遇上低空经济,企业如何打开破局之路

2025-04-03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崛起。


在这一背景下,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智慧巡检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使得低空领域的安全治理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安防企业作为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心力量,正面临从地面安防向立体安防延伸的历史性机遇。


20250328111609h0_810eda29f83141ffd9fd0d1bd1684433f94.jpg


本文将从需求侧供给侧两个维度,剖析安防企业在低空经济中的发展潜力。


三维安防新需求


低空经济从形态上看,本质是一个立体化经济形态,其带来的安全挑战按目前的视角主要呈现出“动态化、复杂化、智能化”特征。安防需求已从传统的地面二维监控,演变为涵盖空域管理设备防护数据安全的三维防御体系。


首先看空域方面,据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千万大关,这本是好事,但伴随而来的是“黑飞”干扰、航线冲突等各种问题,空域安全监管的刚需性日益凸显。


20250328111511h0_9214c20e5ec55904e8a482a2e725ffb68d4.jpg


为解决这一难题,安防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包括雷达探测、无线电监测、光电跟踪的多维感知网络,并整合AI算法实现入侵目标的自动识别与轨迹预测。


目前已有相关企业推出相关系统,加强低空空域安全监管能力。例如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大华股份。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大华股份为顺丰定制的“端-网-云”一体化系统,集成多频段雷达阵列与AI行为分析模块,实现低空航线全时监控。该系统已覆盖深圳、成都等7个枢纽机场,2024年累计拦截非法入侵事件超500起。


在设备上,根据现在已正常运营的各无人飞行器场景案例反馈来看,传统通信协议的脆弱性已难以满足低空设备安全需求,设备安全防护需求亟待升级。


为此,安防企业需要开发出具备加密通信、抗干扰、故障自检功能的专用安全模组,才能提升设备本体的安全性。


如大疆2023年发布的Matrice 350 RTK无人机,就集成了360°避障系统和AES-256加密传输技术,显著提升设备本体安全性。


数据安全方面,伴随着低空经济浪潮持续发酵,其产生的飞行数据、影响数据、用户信息等急剧扩大。如何保护好这些数据免遭黑客攻击,成为各企业关注的话题。


目前,已有部分涉及安防业务的企业在构建涵盖端侧加密、传输隧道保护、云端审计的全链条数据防护体系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华为推出的低空安全解决方案,通过“端管云”协同架构,已为顺丰无人机物流网络提供日均20万架次的安全起降保障。


总的来说,随着低空经济渗透率的提升,涵盖空域管理、设备防护、数据安全的三维防御体系将催生安防新的需求,安防新的蓝海或就此打开。


安防企业破局路径



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面对低空经济带来的增量市场,安防企业需要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才能在日益 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通过技术融合、生态共建、场景深耕等策略来构建新型竞争力。

[副本]灯箱1.jpg



首先,看技术融合方面,一般有三个方向需要安防企业重点突破。


一是在感知层上,需要集成雷达、光电、声波等多模态传感器,突破单一监测手段的物理局限;


二是算法层,需要开发出针对低空小目标的检测模型,提升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识别精度;


三是系统层协同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空域管理平台,实现“感知-决策-处置”闭环响应。


比如,此前在杭州亚运会低空安保实践中,宇视科技创新性地将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与无线电频谱监测结合,实现“光学识别+信号溯源”双重验证,误报率大幅下降。


其次在生态共建上,由于低空安防涉及多个领域,单一安防企业难以通吃整个产业链。


所以安防企业应加大生态链的构建,比如加强政企协同合作,参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主导安全标准制定;


又或者与通信运营商共建5G专网,保障低空通信安全,继而实现突破行业瓶颈。


例如中国联通联合大华股份、华为部署5G RedCap视频专网,在浙江联通园区实现4K高清视频回传+AI行为分析,响应速度提升30%。


最后在场景深耕上,伴随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不同的应用场景、安防需求差异比较显著。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安防企业需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才能更好的深挖行业价值新蓝海。


如在应急低空场景中,天和防务推出低空多任务智能电子防御系统,结合雷达与AI大模型,可实现城市要地与边境区域的快速拦截。目前该系统已参与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


结束语



在低空经济重构空间秩序的进程中,安防企业也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那些能够将地面安防经验升维拓展,在感知技术、系统架构、服务模式上实现突破的企业,有望在低空安防市场夯实品牌影响力,拭目以待。


源自网络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