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源在安防监控中有哪些“高光”价值?

2025-10-23

   安防监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夜视环境中,安防监控更无法离开红外光源补光。


那么,红外光源对于安防监控来说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红外修改.jpg


低调的存在,“高光”的价值


通常,在白天的时候,日光充足,摄像头通过日光进行补光,可以轻松获得高品质的彩色影像。但当在晚上时,由于夜晚可见光不足,图像就会产生非常多的造影,甚至拍不清楚,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红外LED进行补光,以得到黑白色的图像。

这个时候大家也许会问,既然白天是通过日光来补光,那晚上我们是否可以用白色的灯板给摄像头进行补光?


确实,在一些场景下是有用白色可见光灯具直接补光的,但这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白光在夜视环境下,容易干扰人眼造成光晕感;其次,很多安防摄像头是一个低调的存在。它不希望引人注目,这样才能让被监测的对象忽略自己,从而起到监测的作用。

红外LED由于它天然的人眼不可见性,既可以避免光污染,又可以给红外摄像头补光。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安防监控在夜视环境下是离不开红外光源补光的。


红外光源的选择,功率、视场角、波长各有讲究


众所周知,每一个安防监控的角色和使命不尽相同,因此,负责补光的红外LED也是需要满足摄像头有关功率以及FOV视场角等的不同需求。

例如,有些摄像头安装在十字路口,它需要看清楚150米以内所有的交通状况,这时候它要求的红外补光光源功率一定要大,同时视场角要足够窄,才能保证足够高的功率密度,提升照射距离。

而另外一些安防摄像头,可能会安装在私人的厂房或者仓库,用于监测异常情况,这些场地不一定很大,可能长宽只有10米,但是要求摄像头有足够大的角度,能够看清仓库的全景。此时,对红外LED补光的要求就变成了:功率不那么大,但视场角要足够大。


图片



   用一张图总结——就是安防监控距离的不同,对红外LED的光功率以及视场角要求也不同。


那对波长是否有要求呢


当然。从下图即可看出,安防监控常用的红外光源集中在850nm和940nm这两个波段,但是摄像头对这2个波段的光有着不同的敏感度。


图片


如果把对850nm光谱的感应能力量化为100%,那么到了940nm,这个感应能力就只剩下大约50%。也就是说如果要照射同样远的距离,用940nm的红外光源补光,要消耗2倍的能量才能达到和850nm光源同样的效果。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940nm,甚至更长波段的红外光源进行补光呢?这里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


红暴现象


人们日常见到的红光大概是620~780nm,这个波长越长人眼感受的红色就越深。850nm虽然属于红外波段,但它离可见光光谱还是太近了,而人眼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因此人眼在黑暗环境下依稀能感受到它发出深红色的光,这种现象就称之为红暴现象。


而相对于940nm的波长,人眼已经感受不到LED在发光,只有机器能感受得到。因此在很多安防监控的场景中,客户还是会选择940nm的红外光源。


诚然,850nm的红外光源相比940nm来说仍有自己的优势——更节能。而且红暴现象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害,很多时候它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十字路口的安防监控都安装在高空,这种情况下司机和行人基本注意不到红暴现象的。同时,道路上的安防监控需要照射得非常远,850nm的光谱反而更合适。


那940nm的红外光源多用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智能手机上2D人脸解锁的功能,它也是需要安装红外光源补光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940nm的光源。否则,设想一下用户夜晚在家里解锁手机的时候,手机前面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红暴点,会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总之,距离远的时候更适合用850nm进行补光,而近距离的识别更适合用940nm的光源。


源自网络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