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这一领域步入涨价周期,行业拐点来了

2025-11-18

这几年行业内卷式低价竞争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要是行业部分领域步入涨价周期,就值得安防人深究。


红外修改.jpg


据公开的资料以及多方媒体的报道,安防产业链中一细分领域存储行业自3月开始,存储领域们的巨头们动作频频,不是暂定相关产品的报价,就是发布提价通知。比如闪迪宣布从4月起对所有NAND产品提价超10%;接着,全球存储芯片龙头美光科技发出涨价函,整体价格上涨10%~15%;西部数据也在4月宣布HDD和SSD产品全线涨价。


经过这大半年时间的发酵,本轮存储产品涨势已定。在第二十届CPSE安博会期间笔者与相关存储产品和终端厂商交流时,他们给予的反馈也是如此,有部分人还认为有可能会开启一个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当然,目前市场主流的看法,是认为这一轮涨价趋势将延续到2026年。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普遍关心这一轮涨价潮会否蔓延安防全产业链,对行业冲击有多大,相关企业如何应对冲击等等?毕竟存储设备在安防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为安防系统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数据存储方案。为此,关于这些问题,笔者在这里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背后推力


首先,本轮存储涨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必然结果。比如AI的火热、原厂的技术迭代需求和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库存调整,共同催化了这场罕见的存储涨价潮。


其中,安防+AI快速融合使得安防系统的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量激增,直接拉动了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传统安防系统使用的普通存储芯片已难以满足AI算法对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必须转向性能更高的产品。


其次,当前存储原厂正面临迫切的技术迭代需求。在AI浪潮下,传统存储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原厂必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目前市面上技术迭代聚焦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加速从DDR4向DDR5的过渡,提升带宽与能效;二是全力投入HBM(高带宽存储器)研发,以满足AI训练和推理对内存带宽的爆炸性需求。这种技术转向既是市场驱动,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最后是产业链各环节的库存调整进一步放大了涨价效应。在涨价预期下,安防设备厂商、方案集成商乃至经销商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存储芯片的库存,这种“预防性采购”行为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


行业冲击


至于对安防行业的冲击,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或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攀升、供应链稳定性下降和提升产业集中度三方面。


其中,存储芯片作为安防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价格飙升直接推高了行业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显著攀升将迫使安防厂商不得不对终端产品进行提价,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难以完全转嫁,导致企业毛利率承受巨大压力,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供应链方面,此次涨价或促使存储原厂将产能优先分配给利润更高的AI服务器等领域,导致安防行业所需的通用型存储芯片交货周期大幅延长,从过去的数周拉长至数月,部分硬盘产品交期甚至超过52周。这种“有价无市”的局面使得安防企业面临断供风险,生产计划被打乱,项目按时交付存在不确定性,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信誉构成严峻挑战。


产业集中度方面,在存储涨价的持续压力下,安防行业优胜劣汰加剧。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因成本高企、利润锐减而难以为继,市场份额加速向具备供应链与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


总的来说,这场由存储芯片引发的行业变革,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短期应对能力,更考验着其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和战略定力。


产业应对


面对汹涌而来的存储涨价潮,安防产业该如何应对?基于上述影响和现下国内外经营环境,或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来应对挑战。


一是优化采购与供应链。企业应摒弃过去单一的采购模式,积极构建多元、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具体而言,可与存储原厂或大型分销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以规模换价格,优先保障核心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审慎引入具备竞争力的国产存储品牌作为第二货源,降低对单一供应渠道的依赖,并建立关键物料的安全库存,以平滑短期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


二是加快技术方案创新。企业需大力推动“智能前置化”,在前端设备中集成更强大的AI芯片,实现视频数据的就地结构化处理,仅回传有价值的目标信息,从而从源头削减大部分存储需求。同时,积极采用H.265/H.266等高效视频编码技术,并在芯片层面探索无损压缩等新型算法,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单路视频流的存储空间占用,从根本上缓解存储成本压力。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向高端化与解决方案转型。企业需主动减少低附加值、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比重,将资源聚焦于开发高端AI摄像头、智能分析服务器及行业解决方案。通过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业务价值,增强成本转嫁能力。同时,探索从“卖硬件”到“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源自网络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