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搅局者”来了

2025-11-26

2025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如果单看安防行业前三季度财报的数据来看,行业复苏回暖的迹象非常明显,说明了业内相关企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暂时摆脱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的问题。


而取得这样的成效,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自身底蕴影响外,行业跨界融合在这一报告期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毕竟从公开的资料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安防跨界”一词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企业跨界动作也更加频繁和多元化,涉及科学仪器、钢铁、医疗、智能家居、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


或许,会有人认为安防行业的跨界并非近期才出现的现象,2016年前后,安防行业就已经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工业生产、物流等领域的融合了。但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近十年的沉淀,才有了现在的结果,即从概念热度和实际动作的集中爆发期来看,安防跨界在2025年正式进入加速阶段,未来不可想象。


红外修改.jpg



跨界热门赛道显现


正是因为安防跨界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所以当下传统的竞争格局也被彻底打破,新一轮的洗牌已经开始也是市场普遍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叠加技术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安防行业的新兴赛道正不断涌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以及笔者走访相关企业发现,民生消费安防、低空经济安防等场景开拓性赛道近期成为企业积极关注的焦点,毕竟这类赛道除能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外,还能把安防技术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其中在消费级安防层面,这几年安防产品正快速走出专业的B端和G端市场,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即C端市场。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监控工具,而是能识别宠物品种并精准投食的"管家",或是能分析老人起居并预防意外的"守护者",当下行业内各种防跌倒监测、紧急呼叫系统等适老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就是最好的佐证。


低空经济安防领域,该领域是随着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而崛起的。其中,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安全保障体系近期也加快从“单点保障”向“全域联防”升级。而安防产品中的探测设备、跟踪系统等刚好能够实时监测低空飞行器的位置、轨迹和状态,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继而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


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正加快布局该领域的步伐,比如思特威等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超低照度成像技术适配无人机监控等等。


安防未来的竞争对手


随着行业跨界融合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安防行业未来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或多寡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对抗。通俗一点的来讲,在固有的系统认知里,未来你的对手也许都不在你现在的名单里。


当然,如果一定要画出个子丑寅卯来,或许以下这几类对手需引起重视。


首先是AI企业,尤其是聚焦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企业。其逻辑在于虽然AI是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但AI技术并非安防企业的专属。目前许多AI公司(如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也在安防领域深耕,并逐渐成为传统安防企业的强劲对手。而且,这些AI企业在算法、数据驱动和服务模式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未来,AI公司可能成为安防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因为它们不仅提供技术,还可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智能安防生态。


其次是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企业,这一类企业,从现在的市场现状来看,正成为现实。其逻辑在于,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家庭安防(如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智能报警系统)成为新的增长点。小米、华为、苹果、亚马逊(Ring)等公司凭借生态优势,正在抢占这一市场。基于这一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家庭安防可能不再是传统安防企业的主场,而是被消费电子巨头主导。


最后是做机器人或聚焦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虽然看似与安防行业无关,但它们的核心技术(如视觉感知、路径规划、环境识别)与安防监控高度重叠。


其中,机器人用于园区巡逻、仓库监控、夜间安防等场景,替代部分人力。代表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沃斯等。而自动驾驶汽车,其核心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和AI决策系统,与智能监控系统有很强的技术共通性。百度、特斯拉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可能应用于智能安防巡逻车。


换言之,这些移动安防设备,未来可能成为传统固定摄像头的补充,甚至替代部分安防业务。


源自网络

阅读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