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作为家庭安防的第一道防线。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字化技术不断渗透各个领域,市场对智能门锁的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根据知名机构洛图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的全渠道销量为1747万套,同比下降3%;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门锁市场的全渠道销量为407万套,同比增长5.4%。2025全年预计销量为1801万套,同比2024年增长3.1%。
从上述的数据大体上可以看出,国内智能门锁市场延续了高景气的发展态势。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称,国内智能门锁能有今日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受这个两个核心驱动,一是政策扶持不断涌出,推动行业标准逐步完善,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终端消费者对其接受度提升叠加产业链加速洗牌,提高了市场活力。具体看如下介绍!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众所周知,国内智能门锁自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余年的周期,行业每一次的突破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换言之,智能门锁市场最大变量在现阶段还是来自政策端。
比如,今年的国补政策相较于去年就出现了重大调整。2025年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类增加到12类,这意味着市场从以往的基础普惠型家电,逐步向智能型3C家居产品扩围。单件产品则最高享受20%的补贴。
这一政策的出台,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带动了智能门锁市场需求的快速释放。有数据显示,3月单月,智能门锁线上销量同比激增54.8%,政策刺激效果立竿见影。
企业竞争层面,伴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行业内众多品牌加大布局投入以求抢占市场份额。单就线上全渠道销额排名的话,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德施曼、凯迪仕、海尔稳居前四名,其合集份额为53.3%。
市场格局上,根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国内智能门锁在城市和农村的普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化明显。2024年智能门锁普及率为33.47%,而农村地区仅为5.87%。这一差距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中逻辑在于,若企业侧重城市领域,则需要深耕场景、聚焦升级需求与垂直群体定制化方案,例如为异地工作者提供远程看护老人的“适老化锁具”,或为差旅人群开发支持宠物投喂、保洁服务的远程控制功能。
若侧重农村领域则需强化渠道下沉,重点解决安装复杂性与售后响应慢等痛点,以基础款高性价比产品切入。
总的来说,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对智能门锁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再为企业增收同时
也让行业在2025年实现高质量开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补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市场已有多地陆续传出补贴额度用罄的风声,未来补贴范围、周期及力度或将调整。所以,
企业需要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策略,降低政策依赖风险。
高端与质量并驾齐行
这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差异正驱动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加速细分与多元发展。比如,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多的是追求门锁与现代家居美学的深度融合,老人和儿童则更多关注的事操作界面的简化与便捷性。
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智能门锁企业近些年也是在安全、便捷以及人文关怀等方向狠下功夫。
经过企业们的不懈努力,国内智能门锁的产品形态丰富多样,价格亲民化明显。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和喜好,从众多不同类型、功能、价格的智能门锁产品中进行选择。
根据洛图科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门锁线上整体均价为800元。企业方面,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突围成效显著,其中小米掌静脉智能锁M30 Pro在2500元以上的机型榜位居销量维度第一。
德施曼作为智能门锁领域的专业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同样表现优异,比如在1500元以上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
其他品牌诸如凯迪仕、海尔、英典等在1000-1599元、2000-2500元、2500元以上等多个价格段均有产品布局。
在智能门锁技术类型上,根据洛图科技传统主流电商数据显示,人脸识别锁销量份额从2023年初的11.5%增长至2025年3月的31.7%,增长了20.2个百分点;掌静脉识别锁销量份额从2024年初的0.9%增长至2025年3月的9.5%,增长了8.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人脸识别、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市场渗透率正稳步提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国内经济复苏以及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开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智能化体验,智能门锁中高端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语
作为家庭安防的核心设备,2025年的智能门锁行业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强力驱动下,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存量市场换新需求,更将显著拉动新增需求的消费潜力,国内智能门锁市场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
当然,在市场规模迎来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唯有在安全与品质上筑牢防线,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信任,继而分享未来的增长红利。
源自网络